OD体育【行进广西 精彩故事】“茶船古道”的新时代

2024-04-29 00:30:05

  六堡茶是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镇的一种黑茶,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便成为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于明清年间远销东南亚各国,成为“侨销茶”。

  茶船古道,一头连着六堡茶的原产地梧州,一头连着万里之外的南洋,曾经盛极一时,也曾经衰败落寞。几度沉浮,如今,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达到17亿多元,居于全国黑茶类第三位,年产值超过15亿元。那条本已湮没在历史深处的“茶船古道”,再次焕发生机,扬帆起航。

  “茶船古道”的新航程,是一条六堡茶的振兴之路,也是一条创业、创新之路。2003年,年过半百的苏淑梅放弃赚钱容易的百货生意,打算退休颐养天年。她为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开个小茶馆,自娱自乐。苏淑梅在梧州国际宝石节上展销六堡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她以独到的眼光,发现了制茶这个绿色产业。从此,她一发不可收,重新创业,办茶馆变成了办茶厂,把自己的后半生搭上六堡茶这条“茶船”,并将“茶船古道”拓展延伸得更远。

  苏淑梅研制成功了六堡茶发酵罐生产线,自主研制开发了一条黑茶生产线,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六堡茶这个传统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转变。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为茶业及茶文化发展带来机遇。苏淑梅抓住时机,不遗余力地进行营销,让六堡茶走向全国,又走出国门,进入欧洲市场,远销东南亚、日本、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捷克等国家。

  在六堡茶行业,苏淑梅并非唯一实现了“华丽转身”的女人。做过服装,做过路桥,在年近50岁之际再次创业做六堡茶的李月梅,也是“茶船古道”上的又一个“撑船人”。

  李月梅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南宁做路桥工程,南宁的很多路桥建设都凝聚了她的汗水。因为做工程太辛苦,长期下工地的她得了慢性胃炎,经常胃痛、打吊针。一个偶然的机缘,她喝了六堡茶后发现胃不疼了,原来六堡茶能够养胃。从偶遇六堡茶到寻访六堡茶,再到义无反顾投身六堡茶产业,李月梅的“船歌行”充满艰辛,也充满快乐。

  六堡茶属于“侨销茶”,以前常用于出口,在国内并不知名。作为传统的茶叶消费国家,我国有7万多家茶企,生产黑茶的就有1万家,六堡茶企业也有50家左右。品牌知名度不高,缓慢,竞争异常激烈,道道难关等着李月梅去闯。为了集聚力量,她动员全家齐上阵;为了打开市场,她走南闯北起早贪黑;为了周转资金,她用茶叶……闯过了市场上的一次次险滩,她把她的圣源茶业公司发展成为梧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业扶贫龙头企业。2017年,圣源六堡茶在联合国维和警察部队品饮茶与外事礼茶采购招标中一举中标,成为走进联合国和平事务的第一个六堡茶品牌。

  正是无数像李月梅这样执着于六堡茶事业的人,“茶船古道”才得以再现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OD体育。“十三五”期间,梧州市政府大力扶持六堡茶产业,梧州市将打造百亿茶产业,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李月梅的女儿韦燕娟,一个90后“海归”,也投身到六堡茶的“商道”中来。她于2017年入选第九届“中国创业青年奖”候选人。“茶船古道”上,后继有人了。

  在六堡茶这一古老的“商道”里创业的不仅是梧州人,也不乏外省人,河南汉子项广胜便是其中一位。项广胜对六堡茶情有独钟,不远千里来到梧州。他迷恋于六堡茶丰富的韵味,陶醉于六堡茶乡碧秀的山水,沉醉于六堡茶深厚的文化底蕴,重新挂起了“广生祥”这百年老店的招牌,再续与六堡茶的情缘。

  这大抵便是六堡茶魅力之感召。梧州这方热土,当年得以成为百年商埠,皆因具备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性格,能接纳各省客商来梧经商发财。在当今新时代,更有一番新气象。

  近年来,六堡镇以名镇建设为平台,把茶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现已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特色生态名镇。六堡茶古码头、特色牌坊、六堡茶文化广场、茶文化商业一条街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茶山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六堡镇打响了六堡茶有机、天然的绿色品牌,原生态茶园、观光茶园、标准化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茶乡”。如今,六堡镇出产的不仅是茶,还是文化。“茶船古道”成为文化载体,“记得住乡愁”的河道。

  古老的六堡茶日益闻名遐迩,也吸引大量资金进入产业领域。深圳飞尚集团董事长、广西桂商总会会长李非列看好六堡茶的产业前景,这位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梧州籍巨商今年与苍梧县签署协议,要投资60亿,在六堡镇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名镇。

  在“茶船古道”上长袖善舞的当然还有科技人员。马士成,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博士,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毕业后经导师指点,慕名来到梧州,在六堡茶产业大展身手。他先在梧州市农业局的六堡茶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六堡茶的种植、繁育,以及行业标准、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他主持和参与六堡茶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和参与“六堡茶园机械化修剪与采摘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等各类科技项目10余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广西茶叶第一个国家标准《六堡茶国家标准》的制订,编著《六堡茶大观》《六堡茶韵》等专著,系统而全面地宣传推介六堡茶。

  对“茶船古道”文化情有独钟的还有“茶伯”六堡昌。六堡昌生长于六堡茶乡,名唤陈伯昌。据说他刚出生,母亲就用六堡茶的茶水为他洗浴,令其祛病强身,可谓与六堡茶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他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六堡茶技艺传人,由于长期醉心于六堡茶文化的推广,人们称之为“六堡昌”。他的“名言”是:“哥卖的不是茶,是文化。”一个读书不多、学历不高的农家“茶伯”,敢出此言,也算是非同凡响立志高远了吧。

  六堡昌成立了一个“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其口号是“弘扬六堡茶文化,让六堡茶走向世界”。他广泛联系各地经销和爱好六堡茶的人士,他的茶庄里时常高朋满座,甚至还有外国留学生、新马泰的茶业界人士。近年他还热心致力于六堡茶的技艺传承,在苍梧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课程、编写教材,热心向学子们传授六堡茶制作技艺。他说:“传承教育比种茶、销茶更重要,如果一个好的产品没有了继承人,再好也等于零。”六堡昌还积极配合中小学校举办亲子茶会,向孩子们讲解六堡茶承载的地方人文与经济历史、茶文化蕴涵的“礼、雅、孝”等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当他引导孩子们向父母敬茶时,许多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6年四五月间,苍梧县首届六堡茶文化旅游节在六堡镇举行,六堡昌是重要的组织者之一。数十名茶姑挑着茶叶担子,在六堡镇的六合码头再现了当年“茶船古道”销茶运茶的历史场景……他还多次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茶文化推广方面的大型活动。作为梧州市政协委员和苍梧县政协委员,六堡昌还积极为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维护广大茶农的利益大声疾呼。

  为了深入挖掘“茶船古道”的文化底蕴,探究“茶船古道”的历史故事和线年,梧州日报社旗下的《西江都市报》组织开展了《寻访“茶船古道”》大型系列报道,派出采访组历时一年,深入六堡茶山区的茶乡,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寻访耄耋之年的老茶农、老船工,记述他们当年在“茶船古道”上劳作的经历。同时,采访组还两次赴粤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走访南洋的老茶商老茶客,探寻“茶船古道”在海外运销的口碑和蛛丝马迹。抢救性发掘这些古稀茶人亲见、亲历、亲闻的“口述史”,将成为今后学术界研究“茶船古道”文化的重要依据和珍贵资料。

  西方人曾把中国的茶叶称为“东方神奇的树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梧州人将把六堡茶这“神奇的树叶”做得更为神奇。古老的“茶船古道”进入了一个新时代!